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三百一十八章将灭国进行到底  (第2/2页)
你又是如何在一年之前就看出此事?”    他不提这个倒好,他这么一说秦泽也是脸色一冷。当初他为了应对道教的报复,有意寻求无漏寺的帮助,可结果呢?    当年老君观一事,他无漏寺不也是其中的参与者。若不是当初忌惮屋顶之上那人,估计在那里就已经将秦泽给拿下了。    所以说,秦泽对他们都没有丝毫好感。只不过他们对于秦泽,依旧是有着价值。    秦泽笑了笑,给玄法和尚沏了一壶茶,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说道:“如果你还相信我的话,我倒是能够给你一条出路。待在长安你终究会自己毁掉一切,既然能够想到走出那里,又为何不试试在这片土地上传播教义?”    这才是秦泽的主意,一个名族毁灭与否的重要评判,并不是他们的国土是否沦丧。而在于他们的文化!    中华绵延数千年而不曾断绝,说的就是文化的延续。    历史上李世民在攻破突厥之后,提出了含育之策,采取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。将投降的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,让他们彻底被汉人所包围。    这种做法在后世看来,的确是上上之策。既没有让他们太远离本土、不改变他们的习俗。同时又用汉人风俗去不断融合他们,这样下去突厥迟早会被汉人同化。    可就在贞观十三年的时候,这些居住在大唐的突厥爆发了一次动乱。也正是这一场动乱让李二决定将他们重新迁回黄河以北地区。甚至让他们在瓦突儿草原建立官署,立了李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,以此来统率他们。    也正是这一决策,导致后来在府兵制度奔溃之后,节度使勾结边关夷族以及突厥人,发动了“安史之乱。”    所以说处理突厥这件事绝对马虎不得,既然来到了大唐,秦泽就不会再让悲剧重演。他要从一开始就将这些威胁扼杀在摇篮中。    突厥人不能全部放进大唐之中,虽然这种做法可以慢慢吞噬掉突厥。但牧人的天职是放牧,把他们拉去大唐,还要另外占用土地资源。不仅会成为大唐的负担,而且还无法发挥他们的价值。    如果将他们放在草原,就能将一切利益化,只不过这样又会导致他们暗中壮大。    所以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,就是彻底抹杀掉突厥的文化,不仅是文化更包括他们的信仰。    失去了特有文化的突厥人,就会变成纯正的汉人,那个时候就能将风险给降到最低。    而世界上最能让人接受的,就是信仰。    宗教最大的好处就是一视同仁,它强大的包容性意味着,不论是任何文化都能被他接受。所以让佛教和道教在草原上发展是最好不过了。    玄法和尚不可能没有想到这点,所以他来了。    袁天罡也不可能没想到这个,所以李淳风来了。    一袭白衣手抱长剑,不论怎么看都透露着说不出的侠士风范。    尤其是李淳风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,落日余晖空阔的草原之上,一轮夕阳垂在地平线之上,颇有长河落日圆的意境。    而近处就是李淳风立在夕阳中,甚至连风都来吹抚他的身体。从发丝到衣襟,让他有种侠客的落寞潇洒…    秦泽很看不惯,他低下脑袋看了看已经穿上长袍,裹的如同水桶的自己。又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下颌,当下就是一声长叹。    不知道为什么他这具身体虽然已经十七了,但就是不长胡子。如果不是胯下那东西还在,秦泽估计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那啥了。    所以秦泽很讨厌李淳风…    秦泽立在余晖里看了看远处站着不动的李淳风,随后就直接一转身拉着无常和二虎他们要走。    “最见不惯长得比我帅,还偏偏喜欢摆造型的了。”    秦泽嘟囔了一句,二话不说就离开了。    他这么一走倒轮到身后的李淳风发愣了,半响也是反应过来,摇摇头快步向着秦泽追来。    没办法秦泽向来喜怒无常,他丝毫不怀疑他真的会直接走了。    见到李淳风自己又跟了上来,秦泽这才满意地立住了。只可惜他还没开口,李淳风就突然松开了手里的剑,而后望着秦泽说道:“今日李某前来,实乃是为了老君观中丢失的一物。不知秦公子能够将其交还给我?”    心里一个咯噔,原以为这件事他们自己都不知道,但现在看来是瞒不住了。只不过想让秦泽将东西拿出去是不可能了,反正这件事他不承认又能如何?    当下也是佯装疑惑地问道:“李道长的意思是?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